(转载)宣城市政协对“一岭六县”长三角产业合作发展试验区建没的调研
- 广德论坛 ( http://www.gd163.com.cn/Default.asp )
-- 发展献策 ( http://www.gd163.com.cn/ShowForum.asp?ForumID=103 )
--- (转载)宣城市政协对“一岭六县”长三角产业合作发展试验区建没的调研 ( http://www.gd163.com.cn/ShowPost.asp?ThreadID=1578735 )


作者:hzc02
发表时间:2020/1/18 9:32:32

关于推进长三角产业合作发展试验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信息来源:宣城市政协  ‖  发稿作者:宣城市政协   ‖  发布时间:2019-11-13  ‖  查看2438次  ‖  

根据市委和市政府、市政协年度重点协商计划,8月以来,市政协副主席周明鸣、唐佑文、杨林秀带领调研组围绕“推进长三角产业合作发展试验区建设”课题,先后到郎溪县、广德市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并赴江苏溧阳市、宜兴市和浙江长兴县、安吉县学习考察,开展宣传推介。现将专题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宣城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和追赶崛起的重要窗口期。市委、市政府抢抓新机遇,对接沪苏浙,研究谋划“一岭六县”长三角产业合作发展试验区建设(范围包括上海市白茅岭农场、安徽省郎溪县和广德市、江苏省溧阳市和宜兴市、浙江省长兴县和安吉县,以下简称试验区),经7月15日省委十届九次全体会议审议,纳入我省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7月22日,市委四届九次全体会议决定,将试验区建设列为《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宣城行动计划》重要任务之一。

从目前来看,试验区建设有两个积极态势。一是规划建设有设想。“一岭六县”是天然的长三角“一市三省”无缝对接的功能区块,可供开发用地较多,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具备有利合作条件。从去年起,我市积极支持配合省发改委牵头编制有关规划,2019年2月,《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基地规划》(征求意见稿)完成,初步明确试验区功能定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承载区、区域合作发展引领区和生态创新实验区。编制完成我市《长三角产业合作试验区核心区建议方案》(征求意见稿),积极对接上海光明集团,争取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支持。二是区域合作有基础。我市与周边各市党政代表团互访考察渐趋热络,郎溪、广德与溧阳、长兴等地合作互动频繁,在区域协调、产业协作、交通互联、生态共治、民生共享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保持了县域经济稳定增长,支撑了全市经济稳中有进。2018年,全市80%以上投资项目和到位资金来自沪苏浙;今年,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六成以上来自沪苏浙。去年,郎溪县、广德市和溧阳市共同编制的《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函复同意;今年8月,长兴县、宜兴市、广德市共同签订苏浙皖省际毗邻地区旅游文化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长宜广”文化旅游合作联盟正式成立。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试验区建设尚处谋划起步阶段,战略研究、规划制定、政策支撑、要素保障,以及与沪苏浙有关县(市)、部门协调对接等方面工作没有全面展开,启动推进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发展共识有待形成。目前,江苏、浙江有关县(市)对规划建设试验区的知晓度、认可度还不高,参与积极性比较低。光明集团与我市在皖南农场发展定位、功能区分布分歧较大,进一步合作遇到困难。因各地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划,发展基础、阶段和水平以及资源禀赋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发展诉求不尽一致,找到利益平衡点、目标共同点还需进一步沟通、协商。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协调决策架构、工作推进机制、产业协作体系等没有实质性进展。

     (二)战略研究不够深入。虽然试验区建设纳入了省行动计划,但发展规划没有出台,框架思路、产业布局、合作模式及项目等都没有具体化。市直有关单位、有关县(市)工作谋划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少数单位甚至对试验区概念完全不了解,调研座谈时答非所问。我市及郎溪、广德在试验区建设中,发展居于什么样的定位?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合作具备的产业条件和比较优势是什么?都没有深入细致的思考和研究,相关工作只停留在设想层面。

(三)发展水平落差较大。我市有关县(市)与苏浙等地相比,产业合作实力、优势不强。经济实力方面,2018年,溧阳、长兴GDP分别是郎溪6.3倍和3.6倍,是广德的3.6倍和2.3倍;郎溪、广德人均GDP也大幅落后于试验区平均值。产业结构方面,产业层次、产品档次、科技含量都较低,改造提升任务艰巨;主导产业体量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低。平台建设方面,郎溪、广德经济开发区尚未升格为国家级,载体功能受限,影响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

(四)互联互通存在障碍。苏皖省级层面对道路交通规划等级不匹配、标准不统一,建设需求、时序有差异,导致交通对接不畅,尚未形成一体化交通格局。如,江苏省已将宁杭高速二通道项目列入高速公路网规划,作为近期实施项目启动设计工作,而安徽、浙江尚未纳入规划,难以同步开展前期工作。318国道、G50沪渝高速通行压力巨大,亟待扩容。芜申运河宣城段已完工,但高淳、溧阳段尚有3座桥梁未完成改建,短期难以达到1000吨的设计通航标准;水阳江航道高淳段拓宽改造尚未完成,形成通航“瓶颈”。

(五)要素瓶颈制约趋紧。用地方面,我省高铁、高速等国、省重大项目,占用当地土地指标,而苏浙则采取点供政策,由全省统一调配。如广德市,省下达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现已倒挂8400亩,有78个工业项目等地落户;截至目前,已投入11.2亿元用于购买土地指标。能耗方面,苏浙皖边界三地过去工业企业数量少、能耗基数低,现在能耗控制指标严重影响项目落户。人才方面,长三角大城市对人才的“虹吸”效应明显,本地企业对高素质劳动力需求矛盾越发突出。据统计,广德经济开发区投产企业和在建企业用工缺口约5000人。此外,省级“一网通办”还未完全实现信息畅通、数据共享;受理材料标准不一,办件量低。政务服务效能、工作标准与江浙比有较大差距。

推进试验区建设,是我省、我市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探索长三角区域合作新平台,构筑内外联动新格局的重大举措,是重大政治任务,也是重大发展机遇。7月23日至25日,省委书记李锦斌来宣督导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谋划“一岭六县”发展轮廓和思路,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合作共建共赢。我们要坚持战略定位,抢抓战略机遇,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并进、精准定位和跟进落实并举、机制创新和政策保障并重、基础设施先行和新兴产业合作并抓,找准宣城参与试验区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一招不让、一步不丢地抓下去、干下去,主动融入长三角,奋力推进一体化。

(一)聚焦合作共赢,高站位确立顶层设计

一要坚持高位推动。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加大力度、锲而不舍地请求国家、省级层面协调上海、浙江、江苏“两省一市”,突出上海龙头引领作用,争取支持,形成共识。通过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等形式,在全国“两会”上积极发声,呼吁推动。尽快建立宣城、常州、无锡、湖州和光明集团参与的市级协调议事机制和推进落实机构,进一步找准工作抓手,从关联性强、容易打开局面的环节突破,尽快形成可行性工作措施。二要找准利益共同点。大胆解放思想,立足长远发展,设计合理可行的区域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以大格局、宽胸襟争取试验区核心区落在“苏皖合作示范区+白茅岭农场”,推进共商共建共享。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和产业定位,从最有共识的事、最需率先突破的事入手,争取与光明集团早日形成合作成果,并以此为桥梁和纽带,深化宣城与上海的合作。三要明确实施路径。协同编制皖南农场发展规划,规划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大健康产业集中区,建设服务上海的综合保障基地。以郎溪经济开发区并北向延伸至溧阳交界的社渚、梅渚,广德经济开发区三期并东向延伸至长兴、安吉交界区域,集中连片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承载区,打造制造业合作发展首选区,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二)深化战略研究,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

一要加强战略研究。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市)要加强比较优势、产业基础、要素保障等研究,提出参与试验区建设具体任务和举措,积极争取省级和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要深入研究沪苏浙地区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最新动向,紧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展态势,为制定产业规划、创新政策举措、开展精准招商提供支撑。二要制定发展规划。加强与沪苏浙等地对接联系,进一步论证完善《长三角产业合作试验区规划》,抓紧出台核心区建设方案,细化土地开发、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和功能配套等目标任务,从政策、机制、项目层面形成“施工图”。提请省直有关部门协调苏浙,将郎溪、广德纳入宁杭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三要强化项目支撑。坚持区域合作项目化,以发展“高、新、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谋划一批具有战略性、牵动性的创新载体、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生态项目,加大招商推介力度,力争一批标杆性项目落地,实质性推动试验区加快建设。

(三)加强机制创新,高层次推进产业合作

一要创新合作机制。实行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设立试验区发展基金,按照产城融合的方式推动建设。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针对我市优势产业和规划发展的未来产业,积极引进长三角优质创新资源,加快校地、飞地创新平台建设。借鉴《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收益分配机制,强化区域经济联系和产业分工。学习研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创新合作机制,研究总结新塘羽绒产业园合作经验,运用到试验区建设中来。二是坚持示范带动。要改变“未做先要政策”的惯性思维,把国家发改委批复的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好、发展好,以“做得好”争取省级和国家层面的支持,率先落地一批一体化改革措施。郎溪、广德要强化创新意识、标杆意识,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在试验区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三要加强产业承接。严格按照试验区战略定位,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抓住沪苏浙等地区产业化基地逐步外移的契机并主动承接,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强化分工协作,避免同质竞争,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培育壮大若干产业集群。加强与白茅岭农场产业对接合作,创新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发展高效农业和绿色食品加工,带动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四)坚持基础先行,高水平完善载体功能

一是加快交通建设。积极参与编制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运输规划,进一步完善试验区高速、高铁路网,打通重大交通战略通道。重点支持和推进宁杭高速二通道(连接扬绩、杭长高速)、郎溪白茅岭通用机场等重点项目;加大对宁杭高铁二通道帮助支持力度,争取尽早纳入国家规划;支持推进G223溧阳至广德段、G318广德至郎溪段改建工程;积极协调推进芜申运河、水阳江航道拓宽升级,支持定埠港拓展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支持广德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推进宣城巷口桥铁路物流基地同南京铁路货运中心、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对接,拓展铁海联运等“多式联运”通道。二是打造合作平台。支持郎溪、广德经济开发区扩区,加快转型升级,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提升产业支撑力、增强园区承载力。支持广德打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基地,推动其成为上海重要产业配套平台和产业化基地。深化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合作,研究确定“603”基地发展定位、合作目标和建设规划,建设军民融合示范基地。规划保护好长广煤矿工业遗存和牛头山矿区,支持创建国家级矿山公园和国家5A景区,打造绿色发展综合试验区。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提升白茅岭基础设施功能,推动军天湖分场紧密对接市经开区规划,将区域内道路、水电等设施、职工住房改造等,与周边城镇体系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加大广德凤凰山水库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力度,争取列入我省重大水利项目库、国家大中型水利项目库,力争早开工、早建成。

    (五)对标发达地区,高质量提供政策保障

一是政策方面。争取省级层面制定出台试验区,特别是核心区和产业合作基地政策措施,尽快出台市级扶持政策,调动各利益主体参与共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支持试验区先行先试,力争在投资管理、自然资源规划、要素流动、生态管控、公共服务等方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二是土地方面。争取对纳入我省行动计划的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实行单列,增加试验区核心区和产业合作基地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规模及增减挂指标。对东向连接的高速公路、铁路等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参照苏浙做法,实行省级统筹调剂,不占用县级土地指标。三是政务服务方面。贯彻国务院《优化营商工作条例》,复制推广借鉴沪苏浙典型经验做法,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配套制度“立改废”。落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专窗管理规范》,强化跨区域业务通办和政务信息数据互联互通,促进各地政务资源和信息的互认共享,减少企业办事要件,清理各类证明材料,形成协同办理的扁平化工作格局。四是人才支持方面。树立“人才为先”理念,进一步完善“引才、育才、用才”政策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团队招引力度。探索实施“宣城籍在外优秀人才柔性回归工程服务绿卡制度”,广泛动员吸引他们通过项目合作、成果转化、咨询服务、技术支持等方式服务家乡发展。注重亲商安商、拴心留才,解决好在宣外籍客商的医保、社保和子女就学等问题。积极参与建立跨区域统一的人力资源一体化交流平台和评价体系,搭建通畅的用工服务渠道,统一资格认证标准,促进人力资源自由流动。



作者:关爱新广德
发表时间:2020/4/20 17:11:31


作者:金盾保安
发表时间:2020/5/7 11:51:54

苏皖合作(溧阳郎溪广德)示范区呢 ?


广德论坛


安徽广德世纪万维网络信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皖ICP增值电信信息业务许可证编号: 皖B2-20090043 安徽省互联网协会会员编号:00273 网站备案:皖ICP备13005757号-1
危害信息举报:0563-6020163 业务联系电话:0563-6020163 13856381867 电子邮件:xuanweiyang@163.com 万维网络机房带宽支持
广德网警备案:34182202000101

Powered by 广德论坛2007SP2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3/9/30 21:30:03
Processed in 0.0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