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中考的日子了!看着这群风华正茂的孩子们乘着八路公交驶向县城,为他们九年的辛苦劳作做一个总结,不由得勾起30多年前我参加中考的那些飘零的往事来。
那是1990年的夏天,我十六岁。记得那时在参加中考前,先要参加预考。这一场考试要淘汰掉50%,淘汰掉的就意味着毕业了,下一步就是进入社会,没有机会再待在学校了。没有被淘汰的,将要根据自己选择的志愿,即中专和普高。选择考中专,如果考不上是不可以读普通高中的,只能上职业高中,选择考普高的,尖子生可以上宣中,其次广中,而后柏垫高中等镇上的高中。那一届初中毕业生是8000多人,通过预考后,有差不多4千多名学生参加了中考。我报考的是中这类学生大部分是家境优越或志存高远的。我那时既不志存高远,更是家境贫寒,所以我只想考上中专,转上非农户口,脱离农村农业农民这个苦海!现在看来,那时能考上中专,比如今考上大学一本二本,概率是小之又小!好歹那时父母从不指望我能跳出农门,未给我任何压力,所以还是很轻松,不像现在的孩子那么辛苦了!倒是后来我考取后家里为我上学筹钱过了好一阵子不轻松的日子!
那时预选后,淘汰的学生毕业回家,过关的学生,还得在学校经过一个月的强化训练,以备再战。学校也会高度重视,重新调整,把最精锐的师资力量调出来,作最后冲刺。那时衡量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主要就是看每年能培养出多少中专生,如同现在看能考多少广中学生一样。那时参加中考的时间不像现在这么早,那时一般在七月中旬举行,天气正是炎热。记得我们住在广德宾馆二楼,三楼是梨山中学的学生,不知何故他们把水洒到我们晒的衣服上去了,我们这帮嫩头青冲上三楼要和他们理论一番,差点动手起来,现在想来真是可笑!那时晚上宾馆是没有空调的,老掉牙的电风扇是一夜不停的工作。记得闷热的夜晚,我们几个买了西瓜,吃了以后,把西瓜皮放在女生的房间门口,然后躲在一边,希望看到她们脚踩西瓜皮的场景。那时候学校好像没有安全教育这个概念,学生倒也过的平平安安。那时候是没有像现在家长陪考的场景,农村人进一趟县城都是奢侈的。专,学校统一收钱,学生统一住在宾馆,统一安排伙食。经过两天半的拼搏,第三天上午考试结束。为了庆祝这次考试,我们五人(结拜弟兄)自己出来搓了一顿,买了一瓶啤酒,打算放松放松,结果居然五个人没喝完那瓶人生第一次喝的啤酒!
大概过了十来天,听说成绩出来了。白天我们正忙着搞双抢,晚上我们几个拖着凉拖鞋跑到学校教导主任方光奎老师家看成绩,我们兄弟五个考取了四个中专(还有一个后来考取芜湖师专体育专业),当我看到成绩,老师告诉我考取了的那一刻,内心自然是无比的高兴,返回的一路上一直在想,这下好了,不用种田了!回到家告诉母亲后,母亲也自然高兴的很,那一夜,我生平第一次失眠,想不通就这样不经意的一考,居然在我们上中学那个时候,是断然不会想到今天的农村学校会如此萧条!不会想到城镇化进程和外出务工会让农村的人口骤减的!那时人们没有择校的概念,更没有什么私立学校,基本上就是本乡本土就近入学。那时候学校条件非常简陋,没有围墙,几排平房,数棵白杨树,夏天我们就在树下乘凉。预选后,记得我和兄弟们每天迎着第一缕朝阳,送走最后一丝彩虹,抱着书在法国梧桐树下走来走去,记呀背呀,那时的记忆力特好,不知不觉中我的眼睛变的模糊了!那时其实也不是真的近视,进了师范后,好心的同学送了一副旧眼镜给我,终于帮我变成了文人的模样!就不用种田了!第二天,不曾想竟轰动全乡,因为一个村庄一下子考取了三个中专生,这个消息传播之快是我们不曾考虑过的。那时候没有电话、手机,只是靠最传统的传播方式---嘴。现在要是哪个村子考了三个大学生,想必也不会有当年的效应了!
那年分配给广德县的名额只有160个中专生。要知道当年几乎没有考广中的概念,好学生基本上目标就是中专,在我的记忆中,月湾中学在我们上中学的那几年,正是极其辉煌的几年。89届考取了9名中专生,90届考取了9名(包括宣中一人),91届考取了8名中专,要知道每年全县只有160名左右的名额,几乎占了十几分之一。那时全县农村有近三十所初中,再加上县城两所初中,能取得此成绩实属了不起的!在全县是很有名气的!当时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得益于有一批好老师,由他们组成一个团结一心的精品团队,每到初三,学校会把好学生分到一个班,交给这个团队。班主任李传武老师(现在已经退休)带我们语文,那时他虽然是民办教师,工作却兢兢业业,那时候他正风华正茂,精力充沛,作为班主任,他尽职尽责,爱护每一位学生;代数老师程家勤,当时的校长,一手清晰漂亮的板书,逻辑思维极强,没有半句废话,他上的代数课我们听了就会,后来程校长调到城中担任校长。退休后没几年,听同学说他已与世长辞,作为学生,我很怀念他!;几何老师沈兰芳,沈老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好老师。几何这门学科,似乎要比代数难,特别是几何证明,往往因为找不到辅助线,就算绞尽脑汁也没有办法证明出来!沈老师的几何课中,我们渐渐掌握了巧作辅助线的方法。记得那时候我和李贤义在平时测验中老是不按规矩答题,沈老师总是提醒我们:不养成好习惯中考的时候你们要吃亏的,他竟硬把我们的坏习惯蹩过来了!一晃沈老师离开我们已好几年了,很庆幸能老师送他最后一程,已尽师生情缘!英语老师余珍友,一口流利的英语,上课时富有热情和感染力,后来考取南师大研究生,多次出国交流,曾在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作专题讲座。他南师大毕业后留校任教,再后来上调中华女子学院,转战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暑假我去北京,得到老师热情接待,后来在金家美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在一起聚过几次,虽然余老师取得了无数惊人的成绩,但每次见面他总是那么低调,我想这也许就是他取得成功的秘诀吧;化学老师方光奎,当时是学校教导主任,来自教育发达的徽州,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手行云流水的字,标准的美男子,上他的课无疑是一种享受,每节课充满诙谐幽默,想不笑都不行!我们考取的那一年,他调到柏垫中学担任教导主任,而后任校长,再后来出任天华私立中学首任校长。后来被聘为郎溪励志中学从事管理工作,2016年我们几个学校驱车郎溪与老师得以欢聚一堂,老师盛情款待了我们;物理老师骆勤进高中毕业回家务农,然后自学考试考取宣城教院。毕业分配到月湾中学,我们是她第一届学生,她是一位敬业的好老师,也是一位女强人,她教的政治参加中考年年名列前茅,我们那年靠全县第一,100分的试卷我本人也考了90来分。后来卢老师当上了分管教育的副乡长,老师对我一直十分关照,后来老师一路高升,到枫桥任乡长、誓节任镇长、书记一肩挑,据说差一点提为副县长。可以讲那几年的辉煌是离不开这些优秀的老师的,在月湾中学这几年的学习,感谢这批乐于奉献的好老师,今天,我也从教30年,始终以他们为榜样,不忘初心,关爱每一个孩子,努力做一名好老师。
今天的月湾学校,依然有一批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的老师,继承月湾中学多年的优良传统。因受大环境影响,虽然生源锐减,但教师们依然兢兢业业,教学质量依然在广德市名列前茅,在前几年的初三中考中,名列公立中学榜首,这些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我坚信,即将结束的中考战场,月校的学子们一定不负众望,考出理想的成绩,为自己、为月校、为父母、为家乡、为祖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