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在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如今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的重心转为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应该随着其发展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大局。
乡村旅游离不开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人居环境是整个乡村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综合体现,是乡村社区的成长性和可持续能力的综合标志。以乡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的乡村旅游规划,保证乡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保证人居环境空间布局的高效性和合理性,保证人居环境的功能设施建设的便捷性和全面性,以营造出和谐、自然、优美的乡村整体人文景观生态系统。
通过环境整治,乡村经济发展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是利用乡村丰富的绿色开放空间,为城乡居民提供形式多样的体育旅游产品和户外休闲产品,如山地自行车、骑马、攀岩、滑雪、滑草、溯溪、露营等。体育旅游和户外休闲在我国方兴未艾,相对城市,乡村具有开发这类旅游产品的土地成本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
二是为城乡居民提供乡村亲子休闲娱乐产品。受休假制度、建设用地供应等因素影响,我国城市中的动物园、主题公园等亲子休闲娱乐场所节假日普遍人满为患。在乡村打造亲子牧场、萌宠乐园、郊野游乐园等亲子休闲娱乐产品,可以缓解这一供需矛盾,并为乡村创造可观的旅游经济效益。
三是在前述适宜推进城市化的农村社区发展小吃街、电影院、虚拟现实体验馆、文化演出等夜游经济,以满足外地游客的夜游需求和当地农村居民的日常休闲需求,并促进乡村旅游与城市化的协同发展。相比外地游客的夜游需求,当地农村居民的日常休闲需求季节性更弱,所以在农村社区发展夜游经济还有助于缓解乡村旅游的季节性问题。
四是把乡村旅游与科技、教育相结合,积极在乡村地区发展科教旅游。除了已经比较成熟的农业科技旅游、红色旅游,还可以在乡村地区开发观星旅游、生态知识科普旅游、美食技艺研学旅游、乡土艺术研学旅游等科教旅游产品。这些科教旅游产品的目标人群既可以是少年儿童,也可以是成年人。
因此可以说乡村旅游对乡村社会、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发展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推动作用,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之一,但在2022年对我市120多个露营景点普查中,很多景点山色秀丽,风景优美,但零散墓葬随处可见,有的堪称豪华墓葬,成为不和谐的音符,为此结合安吉的旅游发展经验提出以下整治方案:一、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乡镇统一规划集中安葬墓地,杜绝零散安葬;二、对于待开发的景区墓葬,免费迁移到集中安葬墓地,每穴政府予以补贴;三、对于偏远山区乡村,不适合集中安葬的地方,在经过乡镇批准的前提下,准予零散安葬,但必须深埋,不留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