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誓节渡古诗词摘抄
整理:徐厚冰
安徽省广德市誓节镇,古称誓节渡,是处“锁三吴而襟两浙”之地广德西大门,该渡口跨越桐汭河而形成。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在此与地方武装发生遭遇战,当地人张姓者率乡兵在渡口捍之,誓死守节,殁于溪,故名誓节渡。
千年古渡,自唐末张者“誓死守节”以来,岳飞抗金于此,留下许多神奇的传说;太平军誓死守渡,护送幼天王脱险;抗日志士抵御外辱,渡口两边遗忠魂。历史在这里不仅涂下了壮烈可泣的色彩,也抹下了无穷韵味的诗词。
一、喻良能有感誓节渡
南宋诗人喻良能(1120—?)任广德县尉三年(1158-1160),对广德的大好河山深厚感情,激发了其创作灵感,诗如泉涌,在广德先后赋诗数十首,是广德历史文化中重要遗产。其中有一首诗,就是他在誓节渡驿站,读欧阳修《龙溪》诗后,有感而发。[1]
誓节马驿读龙溪诗
博山一穗爇沉薰,寄傲胡床笑此身。
马队也知非讲肆,聊从开府乞清新。
二、杨万里夜抵誓节渡
南宋文学家、理学家、大诗人杨万里(1127—1206)从溧水经建平(今郎溪县)到宣州,在郎溪短留,先后写了二十余首诗,其中就有一首诗词,记载了他听说誓节渡小吃非常有名,就打着火把,连夜去誓节渡买麻团。[2]
炬火发誓节渡勇家店二首
南宋·杨万里
其一
飘烬飞空落晓星,随风入草化秋萤。
莎虫误认天明子,却变寒声作暖声。
其二
昨午秋阳尚壮哉,今晨莫待日光催。
麻蒸一照三十里,底用金莲花炬来。
三、周弼顿悟誓节渡
南宋汝阳人江夏令周弼(1194—1255)解官后,仍漫游东南各地,探寻到誓节古渡,感慨人生,顿然有悟。[3]
誓节渡
南宋·周弼
仿佛经行地,还寻古渡边。
山禽多白练,溪药间黄连。
漠漠将晴雨,迢迢欲暝烟。
恍然惊梦醒,二十有三年。
四、施闰章再宿誓节渡
宣城人政治家、著名诗人施闰章(1619-1683)曾留宿誓节渡旅馆,吃饭时,将掉在饭桌上的米粒拾起吃下,被旅馆主人王翁看见,盛赞施闰章是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十年后,施闰章再宿誓节渡,旅馆王翁已逝,其子说:“每当天寒地冻时,我父亲生前常念及你的冷暖。”施闰章深受感动,挥笔写下悼诗一首。[4]
誓节渡悼逆旅主人王翁
清初·施闰章
叹息苍头旧主人,无端留眼太情亲。
重来系马不相见,昨日犹传念我频。
五、张致和迁居誓节渡
清代诗人张致和,桃园县人,字沐先,号芦冈。同治七年(1868),携父母妻儿迁居广德誓节渡。次年(1869)父母皆逝,同年九月,妻子陈氏亦亡。作者悲伤之际,在誓节渡写下了怀念老家的姐姐刘氏及姐夫。[5]
江南寄怀桃源刘氏女媭及姊丈忍翁(布衣邑人)
清·张致和
人生曾几何,忧思水上波。
身既非金石,安受此轗轲。
一去轻乡里,生死别离多。
万物荷皇慈,熙熙乐太和。
嗟我在疚人,壮年类老叟。
入室乏中馈,上堂无父母。
外侮时见乘,吞声自怜久。
谁谓皆弟昆,如足复如手。
谁谓小役大,万唤乃奔走。
悠悠我心忧,四时常为秋。
有酒不善饮,何以消牢愁。
书成告骨肉,再三缄始投。
开读如下泪,愿寄江南流。
六、誓节渡题禅林壁
清代诗人陈苌, 字玉文,江南吴江人。康熙丁丑(11697)进士,官桐庐知县。著有《雪川诗稿》。陈苌从宣城经郎溪县路过广德,先后写了《广德道中》诗词二首,并在誓节渡留诗一首。[6]
誓节渡题禅林壁
作者:清·陈苌
(并序:唐季黄巢之乱,里人张氏起义兵,率乡勇数百人,转战以挫其锋,及其败也,数百人皆投溪中,无一降者。前朝万历间宣城太守段君(广德知州段猷显)为之记,今碑石犹在佛寺侧)
此处义兵死,英风今不亡。
远犹追海岛,近欲比雎阳。
终古溪声急,四围山色苍。
禅林遗碣在,迥立向斜阳。
【结束语】
誓节,千年古渡,诗韵悠长。古人在古渡的悲欢离合已随浩浩河水东逝而去。今天的誓节渡已经建成现代化的新型城镇,展现给人们的是一幅幅多彩的美丽乡村。如今我们漫步在乡间田野、桐汭两岸,在古渡寻觅诗韵,以静己心。
【参考文献】
[1]宋·喻良能《香山集》卷十六。
[2]宋·杨万里《诚斋集》卷三十二。
[3]宋·周弼《端平诗隽》。
[4]清·施闰章《学馀堂文集》卷四十九。
[5]清·余良栋修、刘凤苞纂《]桃源县志》,卷十五] ,清光绪十八年刻本。
[6]清·陈苌《雪川诗稿》卷二,清康煕莺湖苏啸堂刻本。